那些受过的伤,还在困扰你么
//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山茶花开时生活中的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一些原生家庭的的隐痛。它可能是年少时留下的遗憾、跨越不过去的恐惧、也可能是缺失的爱、遭受过的殴打和谩骂。随着时间的漫长覆盖,看似愈合成为一个浅淡的印记。但留下的心结却始终影响着我们。或者成为我们终生都无法释怀的缺憾,一个无底洞一样填不满的欲求,它让我们饿到饥不择食、饿到失去自我,只能通过不断的填补来获得存在的意义。更有甚者,它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到后来你已然分不清,到底是它影响了你,还是你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这个心结就像电脑系统中出现的bug,时刻都在干扰着我们,引诱我们去做错误的决定,逐步成长为一个不健全的人格,但我们却很少去正视过它的严重性。 /01我们还是佷胆小这是最近热门韩剧《山茶花开时》主要探讨的:关于伤痛的迷失与和解。就像女主人公山茶,因为儿时被母亲抛弃,被同学排挤孤立,造成她后来虽然善良温暖,但怯懦、不敢争取、活的没有底气的性格。就像她自己说的:”平时走路只会低着头。“但这样活的不够坦然大方的山茶,何尝没有自己的影子呢?那些被冷漠对待、指责羞耻的片段,似乎早已经翻篇,但自我怀疑的种子却悄然落下。它间接导致,我们在日后与人接触的过程中,既不那么自信,又过分在乎自我,既害怕出现像少时那样,不被接纳的尴尬窘境,同时又极善于把自己伪装的没有任何漏洞。我们羞于在人群中发声,只是怕得不到反馈;排斥与上司同事进一步接触,仅仅是因为不知道说什么,如果不小心暴露自身的无趣与笨拙那就更糟糕了;长此以往我们成了一个遇事喜欢回避的人。但成年人的世界又是那么好面子,唯恐被人知道自己的怯懦,那堪比白活一场的毁灭性。所以有的人用疏离来维持体面。对谁都客客气气,分寸把握在让人挑不出错的尺度上,既不麻烦到别人,又巧妙的不给人进一步的空间。或者用独立和看淡来武装自己,只在熟悉的安全范围内活动。还有的人则走向另一种极端,她们常常假装自己是一个非常活泼,外放,滔滔不绝的人,以此来掩饰内心的焦虑和怯懦,并通常放弃自我来迎合他人,这何曾不是,那个害怕被排斥的孩子,做出的妥协。但就像作家廖一梅说的:“一个人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一生。”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曾经的孩子,开始学着这样小心翼翼的保全着自己的?而这样看似完美的回避与掩藏,确实可以让我们免受侵害,但同时也禁锢着我们,让我们不敢走出所谓的舒适圈,不敢展现真实的自己,不敢改变现状。/02我们还是佷匮乏剧中同样也提到了,在少年时期得不到父母认可造成的匮乏问题。就像少年时期从没有得到过父亲的认可,以至于在长大以后变成缺爱症的女三号朴尚美。只有通过明星夫人的光环、不断在社交网络上晒虚假幸福博得认可和喜爱,才能掩盖自己极度缺爱和不自信的真相。她母亲问她,为什么这么在意别人的眼光时,她自己说的:“如果别人不说我漂亮,就觉得自己真的不漂亮。如果别人不说羡慕我,就觉得自己真的一文不值。”都说缺什么补什么?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女孩的父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经商,每年很少回家,表面看起来是因为生计奔忙,其实是夫妻关系的问题,孩子整个童年乃至于青春期成长过程中,都没怎么得到过父亲的关爱。所以她的性启蒙对象,因为渴求父亲的爱,而扭曲成为对已婚男性不可救药的迷恋,她甚至只能从抢夺一个又一个已婚男性的注意力和关爱为补偿和满足。后来可想而知,这样不正确的爱情观,既破坏了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也遗失了她自己。/03匮乏的致命性我相信这样的女孩,我们身边都有,她既像电影里的松子,因为童年得到的父爱有遗憾,长大后只能不断向外去寻找。又因为她得到父爱的方式是用扮丑博来的,所以她把获得爱等同于换取,以为只有无条件牺牲自己这一条路。却从没试着,哪怕一点点,向内看看自身根源性的错误。也像”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的张爱玲,这个才华馥比仙的女作家,她的每一部作品,无不透着看尽人性的通透智慧。却依然不能帮助她劈开爱情的迷障,彻底看清藏在尘埃里的那份缺失和惶恐。或者更像我们自己,前几天看到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观点,大体意思是说:在人最开始接触爱的过程中,如果不幸参杂了一些缺乏关爱、被抛弃、被冷漠处理的伤痛。那么这个人在成年以后面对两性关系时,会下意识的去选择那些,给自己相同痛苦感觉的人,这样的伴侣关系反而让自己熟悉,让自己感觉亲切,让自己跃跃欲试。倒不如这样说,这样的伴侣关系,带着妄图弥补和圆梦的渴求性,渴求在另一个带着伤痛与隐患的灵魂身上,弥补曾经没得到释怀的爱。可一旦这个被爱的很用力的灵魂,辜负了这份爱,那将是新的,另一场严重的缺憾,被重新带给下一个幼小的心灵。/04伤痛是一个怪圈有时候伤痛就像一个死循环,它让一些人掉进相似性的怪圈,从曾经的受害者,不由自主的变成后来的伤害本身。就像美剧《大小谎言》里邦尼这个角色,因为童年时期母亲加注在她身上的暴力,指责、谩骂等不安全因素,致使她后来潜移默化的沦为暴力的另一个诠释者。都说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是一个家庭不幸福的诱因。大多数孩子可能都跟邦尼有过相似的经历,就像我曾经的母亲,时好时坏的情绪,冷漠又强势的控制欲,那些严厉的注视,失望的叹息,言语的谴责,无来由的巴掌,紧绷到无法让人呼吸……甚至连开关门的声音都带着情绪的注脚,如果声音很大,会被理解为母亲不高兴,要更加小心翼翼才可以,这也是长大后,对他人情绪过分在乎的敏感型人格成因。全世界最爱你的人,突然变成心中最大的潜在威胁体,这无疑是残酷的。所以这样一个持续带给人惊恐、不安、害怕氛围的母亲,就成了孩子青春期以后,用叛逆来获得自信的参考对象。而那些爆裂的因素,冷漠强势的性格,会在后来一一回到这个孩子身上,成为她非常冷硬尖锐的那一面。因为这是她的母亲用身体力行教会她的第一张面孔,也是最深的一张面孔,被她用来保护自己。那么被迫因为那些疼痛,而变成现在这样的人,难道就错了么?难道就只能任由它一再的阻碍我们么?不,绝对不是的。原生家庭的遗留问题,确实是一个人一生很难走出的困境。但只要找到好的方式,也未曾没有希望!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先生给出过这样一段解答:“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才是清醒的人。“所以那些始终没能走出伤痛困境的人,或许他的用力方向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他们总是习惯性的向外去寻找和获取。却似乎忘了病理性的成因一开始就在人的内部。/01理解那些伤痛试着与父母坦诚有心理学机构总结出一套如何解决心结的方法,首先需要我们务必以一个绝对公正客观的心态,重新看待当初的伤痛成因。你的父母为什么选择那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你有仔细想过么?在最开始的最开始,她们也不过是一个刚刚做父母不久的新手,从少女时期到一个新婚妈妈的过渡,显然还带着自身性格的棱角。她们还不懂得怎么小心翼翼的维护好一个家庭的氛围。她们显然没有预先发现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庭,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我们要承认,我们的父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坚不可摧。不如意的婚姻生活,不理想的物质状况,不和谐的夫妻关系,是生长惶恐、不安、怨恨、冷漠的侩子手。所以那些冷硬、那些看似强势的手段,那些指责、那些无法自控的暴躁宣泄,以及那些为了孩子好,而堆砌的过分期许与错误决定,掩藏的也不过是一个个脆弱无力的灵魂。就像剧中山茶的母亲因为贫穷而做出抛弃孩子的决定,看似是为了孩子好,但女儿却用了几乎大半生的时间,去克服当初被抛弃遗留下来的致命问题。但当以母亲的视角来回顾那份决定的时候,我们或许就理解了,如果当初不放弃山茶,那么女主角的命运很可能会因为持续的贫穷和生计,因为早早跟那些酒家女接触,而陷落了而且有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伤痛,却忽略了,父母的伤痛又是谁给的呢?是她们的父亲还是母亲,是严厉责骂她,还是棍棒教育他,是经常吵架没给过他们安全感,还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庇护,所以才在后来,让他变成了一个那样苍白无力的人?我们一定要去寻找?寻找这些环环相扣的根源,只有在这样交替互换的审视里,我们才能不夹杂任何私人情绪,只单单去理解:原来我们的父母曾经跟我们一样,受过伤,伤的很重,没愈合,就又添了新的伤疤。然后才能像山茶那样,通过去理解而接纳他们,通过原谅而真正的释怀,我们的父母虽然做错了,但她们的爱没有掺假,并且比爱这个世界和她自己,还要多得多。如果你觉得这样还不足以让你充分释怀,那么就去当面要一个道歉吧!把那些因为伤痛而默默咽下去的苦,那些不自信,那些后来把你变成一个不那么健全的人格,那些伤上加伤,把这些全都说给—带给你伤痛的那个人听!然后亲口要一个迟来的道歉。我曾经就用这个方式达成与我母亲的和解,并养成和她深度交谈的习惯。我想没有比彻底坦诚心灵,更快速的交心方式了,而且通过不断的挖掘话题的深度,那些我们平常不会深究的问题的根源,或许会以另一种面目和角度与各自相遇。我们反过来也可以为父母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当他们真诚的采纳并作出改变以后,你会发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拥有双向性,不一定非要是替谁而活的产物,不一定非要是得到认可的权威性。而是可以互相欣赏和理解;是你的选择虽然不是我的预期,但依然可以清醒审视并尊重对方的包容;是犯错了可以说一声抱歉的平等;也是可以毫无顾忌、坦诚内心最隐秘角落的新的关系,我们既是父母与子女,也可以是知己和朋友。这是我为自己找到的,可以让亲缘关系变得更加深入透彻的方式——与你的父母成为朋友。但有些办法不是普适的,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寻找与父母重新建立和谐关系的方式,多给彼此一个机会,新的转折或许就出现了。/02婚姻是一切伤痛的由来我们要慎之又慎不要以为,我们原谅了那些过往就可以了,其实有些致命影响已经成型。比如那些不会付出爱的苍白和自私,那些冷漠和脆弱,那些偏执和爆裂,它们就像后遗症一样,早已扎根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和行为选择里,成为我们这个人的一部分。所以带着这些问题,盲目跳进一段婚姻,无异于走父母的老路,在爱情婚姻观里,不管是张爱玲也好,松子也罢,我们都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在我们都还没有把自己理清楚,搞明白,还没有找到一个正确方式来纠正引导好自己的时候。就希求用摸着石头过河的侥幸心里,去赌一赌!而尝试的对象不过是另一个活的茫茫然然、不明不白、糊里糊涂的灵魂。结局不过是另一场自伤和自毁。所以在我们自己要面对婚姻之前,有几个很重要、很致命性的前提,需要早早认识到。1.选择对的因素多的人很重要(这是一切的前提) 2.早早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很重要(这些问题可能阻碍我们爱情婚姻的后续) /远离那些错的很致命的人。这样的人他们大多——把爱都留给自己,连最亲近的人也很吝啬付出的人;年龄不断在增长,却从不着手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喜欢用否定态度生活的人;惯于逃避承担责任,又懦弱的推卸给对方;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把自己活的没有希望和价值的人……你喜欢大叔型男人也好,喜欢相似创伤经历的人也罢,这些人物背景其实没有错,错的是——这些人恰好有以上这些致命劣根,那才是真的错。/至少分离出一个“我”,去时刻审判自己很遗憾的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从来没有仔细的、深入的探究过自己;他们惫懒于去剖析人性更深的因素;并且习惯于给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逃脱心灵的负担,或者十年如一日的视而不见。既活的得过且过,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又在出现问题无能为力时,转而用命运与不幸给自己安一个借口,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如果曾经的伤痛是诱因,那么,那个从不试图直面自身问题的自己,无异于捂着伤口让它溃散,反而去喊疼的人。所以,需要我们养成做每一件事时,都有一个抽离在外的自我审判者,去清醒冷静的分析行为背后的成因和目的,做一个时刻对自己坦诚到底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彻底看清人性的问题,看清自己——我是否也存在很致命的缺陷;我是否也存在一些让别人很难接纳的因素。找到它们把它们一一列出来,然后不断的尝试用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做好准备,改变自己其实是最艰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改变根深蒂固的家庭成因,日积月累的习惯习性,父母遗传的不当价值观,它甚至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努力和抗争。这样我们在进入婚姻时,即使还有没完全改善的缺陷,也是有保障的,保障我们忍不住在婚姻里狰狞偏执时,可以有一根警钟时刻敲打我们,这样做是否不妥?孩子是否会难受,是否需要去道歉去及时挽回,换一种思考方式,会不会有另一种解答……/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列一张婚姻清其实婚姻很大一部分的不幸来自婚前的盲目,很多人并没有仔细的问过自己,对于婚姻我最看重的是什么?我想要什么质量的婚姻,对于另一半的要求总是在金钱和财富上,而忽略了一个人的七情六欲带给婚姻的影响。所以我们务必列一张婚姻清单——对于婚姻或者婚姻对象,我最看重的是什么?因此我可以放弃什么?把它写下来!并且尽量早一点写下来,22岁的时候都可以,然后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或因每一任交往对象而获得的新的要求,不断完善你对婚姻的价值衡量体系。你会发现你每一年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有所完善。等这张清单到了30岁左右的时候,再跟22岁的那张相比,它会变得更加理性、重实质、宽容、少了很多花哨的要求,更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婚姻需要什么?我想这时候选择进入婚姻,或许获得和谐婚姻的几率更大……/03缺陷的另一面找到自己的突破面其实这世界没有几个人是绝对健康的。大多数人每天都在跟不自信、自我怀疑、不安全感这些破坏因素抗争着。但同时也因为消灭了这些因素,而尝得自信的甜美果实??而你每一次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自我价值得到认同,都是一次驱赶负面因素的契机,都是一次可以拯救自身缺陷的契机。所以,如果对自身的一些缺陷无从下手时,不如试着从发现自身的优势开始,有研究指出:那些越是对他人情绪非常敏感的人,越能精准的解读出各种情绪线索,这无异于她们天天都在训练自己的感知力。这样的人,只要打开羞耻怯懦的第一步,或许要比那些外向的人,更有社交天赋。这时候再跟上司同乘一部电梯时,不如用一些开放式的提问:怎么样、为什么?来增加对方回答的频率和兴趣,并以一个合格倾听者的角色,在对方心中种下你很诚恳、值得信赖、不卑不亢、不讨好不逢迎的睿智形象。让对方改观你的冷漠和笨拙,变成你是一个喜欢高质量社交的人。我们完全不必要,跟别人的步调保持一致,那也不一定适合我们,而是尽量去发掘自身的特质。把特质变成优势,变成你区别于人的唯一,我想那才是一个人的价值。很有意思的是,人有时候不是因为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而是不愿意直接面对一个有些怯懦,不那么强大的关于自身的现状。但如果换一种前后顺序,先让他去发掘自身的优势,他反而不那么抗拒面对自己的其他负面因素,并乐意为获得力量而一点点努力提升。当这种力量和价值日积月累,不断提升富足,到足以与原生家庭的那些负面影响相抗衡时,那些伤痛的后续会慢慢变得很浅很浅,变得不常出现…… 我们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去寻找开门的钥匙。所以我们务必要有一股决然的信念,把这无尽的像遗传病一样的伤痛循环,扼杀在自己这里,以争取不再带给下一个或崭新,或无辜的生命。最后以剧中山茶妈妈的一段话为结尾,送给那些还没有走出伤痛的灵魂:“山茶啊!没有人不爱你,不要停留在被抛弃的七岁,不要空虚,不要不安,潇潇洒洒的活着吧,潇潇洒洒的,妈妈每一天,都是非常爱你的。”/zheend/ *非常抱歉,有些在后台私信我的姐妹们,小O没有回复上,因为后台超过48小时就不能回复了,以后想找我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这样就没有时间限制了。记得留言点赞、点“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huaa.com/schhy/9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惡漢甜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