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的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50406/j8vdfet.html
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于是一些人不那么勤俭节约了,大手大脚的浪费现象愈发严重。古人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自古先贤就很注意节约。苏轼被流放惠州,他把每个月的俸银分成30份,悬挂梁上。每天用一小份,只准剩余,不准超支。没有用完的钱,就存在竹筒里,备急时之用。曾国藩位高权重,不是穷人,但他教育子女以节俭为荣。他女儿有一次穿了一条绸裤,极度奢华,曾国藩看见了,严肃地把女儿教育了一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当知青时,每到收庄稼时,老农们都非常注意颗粒归仓。队里李大爷是粮食保管员,谷子进仓后,他会把掉在地上的谷子全部扫起来,再用风车吹干净,才放进粮仓里。晒谷场边的草丛里洒下的谷子,他会一点一点捡干净,绝不让一颗谷子浪费。他常说,手中有粮,心头不慌。我妈也是个非常节俭的人。小时候,没有电灯时,点煤油灯,妈妈把灯芯扭得很小,她就着一星豆粒光,给我们纳鞋底,做衣服。后来有了电灯,妈妈买瓦数最小的灯泡用。她说,能节约一点是一点。家里谁忘了关灯,妈妈都会去关,然后再教育我们,要节约用电。古人云: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长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勤俭节约当时时谨记。(作者:四川省隆昌市城关职业中学,邓训晶)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huaa.com/schjz/1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