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株永不凋谢的山茶花
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http://m.39.net/pf/a_4365492.html 岭下苏村有一座高大美丽的虎形山。虎形山的怀抱里,依偎着一座小巧玲珑的学校,它就是闻名遐迩的原岭下育才小学(解放后更名为岭下小学)。 学校高高在上,村庄的房屋,平整的田畴尽收眼底。 学生时代,我常纳闷,村中有许多平坦宽敞的好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学校做在那高高的半山腰上?为什么祖辈们不辞辛劳,奔波几千里,耗资上万金,从云南边陲买一株极品山茶花在育才小学安家? 年回乡当知青时,我一有空就踏着小学下面的石阶拾级而上,坐在石阶中间平台上的百年桂花树下小憩,伫立在那株高大奇特的山茶花前凝思。回转身来看着炊烟袅袅的村庄,眺望阡陌交通的原野。这里,泉水叮咚,松涛阵阵,百鸟欢唱,调皮的松鼠在树梢追逐,朗朗的读书声在林间回荡。此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我拜访了德高望重的育才小学的老校长苏鹤龄先生,老教师曹玉锦先生,寻访了健在的村中的老长辈们,他们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把育才小学的历史向我娓娓道来。使我茅塞顿开,直夸老祖宗目光远大,心系着家乡的未来。 是的,育才小学的创始人苏诚美,在经商取得巨大成功后,不忘家乡,更不忘教育,嘱咐后人一定要在岭下苏村办一所最好最美的学校。遵照他的遗嘱,晚辈们投入巨资建设学校。他们慎重选址,远离村庄,环境优雅,没有喧嚣,只有课堂。因为不被外界打扰的学校才宛若璞玉,这才是孩子们学习的桃花源。 于是育才小学便诞生在虎形山的怀抱里,绿林深处是课堂,课堂远处见云舒。 图片来自网络 山茶花栽在校舍右边东北角离教学楼五米的地方,非常醒目。这里的阳光土壤都很适合它的生长。当我们这一代人看到这株茶花时,它已长到三米多高了。平时,肥厚的绿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让人觉得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它在上一年的十一月份就现蕾,经过几个月的养份的积蓄,到次年的正月才开花。满树硕大的大红复式花瓣、金黄色花蕊的茶花,在墨绿色的肥厚的叶子的衬托下分外妖娆。吸引了本村的、外村外乡甚至外县的人来赏花。山茶花盛开之时,正值新学期开学。它似乎在昭示着赏花的人们,红花要有绿叶衬,团结协作才是真。 这里的排水系统也做得非常的科学。虎形山在岭下村是一座比较高的山,它有一条山涧直通校舍的侧右方。为了校舍的安全,当时就设计了阶梯式的水渠。水渠全用麻古石条砌成,宽约一米多,每一级相隔约三到五米。天晴时,潺潺溪水缓缓地流下,因为它生怕惊扰了上课的孩子们,便轻轻地流向远方;下大雨时,咆哮的洪水从山谷中直泻而下,由于水渠呈阶梯式,就好像是有许多的水坝挡住了洪水,减缓了洪水的冲击力,丝毫不会给校舍造成威胁。雨停了,水小了,山谷中便形成了无数级的小瀑布,蔚为壮观。此情此景,使人很自然地想起苏雪林散文《溪水》的佳句:“现在,水恢复从前活泼和快乐了,一面疾忙的向前走着,一面还要和沿途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 校舍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分前后两进。前进是楼房,后进是平房,一共有三个教室,每个教室54平方米,小学一至六年级,采用复式教学。教师都是大专院校毕业的苏氏子孙,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 教师办公室、教师宿舍、还有厨房、柴房等辅助用房都做得非常的考究,甚至连厕所都是仿照了西方的坐便式的马桶的式样,卫生又安全。 学校有两个操场,门前的小操场供学生集合站队,听校长训话之用;靠南边还有一个约平方米的大操场,体育课或课外活动,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欢笑声,喊叫声,哨子声,响彻云天,惊飞了小鸟,连小松鼠也停止了追逐,瞪大了惊恐的双眼。 抗战爆发后,苏氏家族在全国各地的商人都举家回乡避难。育才小学的学生猛增到一百多人。由于教师素质高,教学质量好,慕名而来的洪田、新丰的学生有增无减。 课间十分钟,当老师或同学们坐在山茶花前、桂花树下休息的时候,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风轻闻鸟鸣,雨住听虫吟。花前观蝶舞,树下赏琴音。”的意境。这时,你可以思考,也可以遗忘。你可以静听泉水轻叩顽石的“叮咚”声,让心儿飞驰向远方。这里,清风拂过,默闻书香。 一年四季,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学生们看得清清楚楚,更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冰天雪地,山上的青松仍然不屈不挠,傲然挺立。让学生们记住了圣人的教诲:“德不孤,必有邻”要读书,先做人。做人不易,要历经磨难,才铁骨铮铮,顶天立地! 在这样的环境中教书、读书,正如郭沫若先生在《洪波曲》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太平时分在这里读书,尤其是教书的人,是有福了。”是的,他们是有福的,育才小学的办学也是成功的。从育才小学走出的学生,人人德才兼备,个个为家乡争光。他们是:苏仲文、苏德煌、苏经国、苏道明、苏广平、苏可蓉、苏健农、苏健珏……他们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努力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注:苏雪林未在育才小学读过书)。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教育形势发展,学生人数增多,育才小学原有的校舍和学生活动场地显得太小,无法承载新的教育形势发展的重任,学校迁址了。原本书声朗朗的小学校,顿时变得空寂寥落。 也许植物是有灵性的吧?就在学校迁址后的第六年,这株有八十岁高龄的极品山茶花,突然出现了黄叶落叶的病症,到了年的夏季,它的叶子就全部落光,与它的好伴侣————原岭下育才小学同时“寿终正寝”了。 如今,人们一提起岭下育才小学,就想起这株令村民们骄傲的奇特的山茶花。诚然,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无可厚非,不必悲伤。人们之所以对这株山茶花怀有特殊的情感,是因为岭下人对教育的痴迷,对育才小学的念念不忘。先辈们热爱家乡关心教育的赤子之心,,就是一株永不凋谢的山茶花,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huaa.com/schjz/5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首个中国茶花特色小镇落户大理海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