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绿叶富一方福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精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209392.html 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精品展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宁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传承技艺美丽中国·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精品展”系列活动,6月10日在恭王府博物馆开幕。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出席并为活动击鼓开幕 在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出席并为活动击鼓开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钟建波,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运红,福安市人民政府市长钟宜国,福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为明等领导和嘉宾参加活动。 本次展览活动以福安坦洋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坦洋工夫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主线,通过4大版块,集中展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的保护研究成果。 坦洋工夫茶传承人展示筛茶技艺 展览现场一角,坦洋工夫茶的历史记忆 除了展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的传统工具、设施设备、代表作品、传承谱系外,还展出了相关扶贫工作文献、档案影像,并配合福安传统音乐、曲艺、舞蹈等非遗项目,全方位讲述“一片绿叶富一方”的奋斗故事。 观众可在展厅搭建出的老字号店铺情景空间里,近距离观赏老式茶盘、茶碟、茶箱、茶筛、揉捻机、畲族采茶女服饰等50余件实物藏品,也可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现场体验筛分、揉捻、烘焙等制茶技艺并品尝工夫茶。 福安当地婚俗中的茶文化表演 福安当地的传统习俗展演 福安,一个山清水秀的东南沿海小城,是著名的“中国茶叶之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安社口镇坦洋村这个古老茶村因地制宜,通过茶叶定级、改良茶种、规模种植、科学管理等途径,逐渐提高了质量,打出了品牌。 如今,茶产业已成为坦洋村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全村八成以上人口涉及茶产业,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坦洋工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中国驰名商标”等,福安市被誉为“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红茶之都”。2021年6月,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展览一角,精心布置的情景空间 福安少数民族畲族 在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当地还利用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将“村、人、茶、文、旅”五位一体有机结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生动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此次坦洋工夫茶进京展览展示,以深入中国人日常生活数千年的“茶”为讲述对象,诠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主题,同时也展示了闽东干部群众滴水穿石、勤劳致富的奋斗精神,向建党百年献礼。 展览将展至8月15日。 展览一角,老字号店铺的制茶工具 在媒体记者见面会上,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冬宁对展览内容进行了解读: 这个展览我们做了一年多的持续梳理和成果展示准备,最后形成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学术研究成果的视觉转化。那么这个展览的意义何在? 第一,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个展览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来表达两方面内容。首先,表达闽东干部群众滴水穿石勤劳致富的一种奋斗精神。这本《习近平在宁德》的书中有许多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记录了当年坦洋这些干部群众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进行勤劳致富,以及坦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今天的实现。 第二,这个活动还连接着“七一”,我们期望通过这个活动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献礼。并通过这样一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内容的展示、展演,把当年的扶贫成果巩固跟今后的乡村振兴作有效链接。 第三,我们一直以来的策展方式,就是静态的展览、动态的展示和活态的展演,对观众的视觉、嗅觉、触觉和听觉进行充分调动。 在静态展览中大家会看到很多珍贵的展品和历史文献,来自于福安几大家族的坦洋工夫茶老字号保留下来的文献,走向海外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资料,老字号的茶具、茶箱、茶筛,以及当地茶家人民在茶叶生产中穿戴的服饰。它们充分体现了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献,我们根据《习近平在宁德》书中第31页一张特别重要的照片,把当年坦洋工夫茶的场牌——年5月的场牌和窗户做了一个场景展示,可供观众身临其境地了解当时的情形并可以合影留念。 在动态展示之中,我们把坦洋工夫茶独门绝技与核心技术如揉捻、筛制等都做了精彩展示,传承人在现场进行展演并可以指导观众进行体验。比如“筛茶”,这是坦洋工夫茶制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也叫“黄牛爬坡”。这个技艺的传承人唯有具备非常高超的技艺,才能慢慢体现出不同品类茶的不同优质特性。 在活态展演中,进门迎面而来的坦洋茶歌,畲族武术,以及体现福安当地文化及乡音的幔帐戏、福安评话曲艺等,这些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影像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福安文化符号,在恭王府这个空间中进行展演,使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来自福安和坦洋的浓浓乡愁。 活动现场展示福安的幔帐戏 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 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当天下午,恭王府博物馆还举办了“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冬宁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春园女士进行主持,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制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等议题。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刘魁立先生,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先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女士,福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为明先生,福安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林炤先生,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冬梅女士,福安市坦洋工夫茶研究专家李健民先生等多位领导、专家在论坛分别进行了发言。 下面是论坛部分发言摘录: 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为明: “茶叶是福安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历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茶企业的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坦洋工夫品牌建设为主导,生态茶园建设为基础,推进坦洋茶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如今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既是对福安品牌建设工作的鼓励,也是鞭策;在这里召开研讨会,对福安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鞭策与鼓励。我们将吸收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加大力度挖掘保护传承坦洋工夫茶传统技艺,让坦洋工夫重振雄风,走向世界。” 宁德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辉: “宁德是著名的茶叶之乡,茶叶是涉及宁德千家万户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市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和70%的农户直接种茶或涉茶。宁德茶业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就是茶类齐全,六大茶类中包括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以及再加工的茉莉花茶,作为福建闽红三大工夫之首的"坦洋工夫"就是福安茶叶的杰出代表。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也加大了"坦洋工夫”对外宣传与推广的力度,不断请进来、走出去,将茶产业和茶文化、茶科技有机结合。我相信:有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有政策方面的重点扶持,有社会各界的关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huaa.com/schjz/8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ZARA10套超美的早春连衣裙39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