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中医的ldquo简便廉验rd
治疗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www.tlmymy.com/ 什么是麦粒肿 麦粒肿又称针眼、睑腺炎,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麦粒肿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两型: 1.外麦粒肿 为Zeis腺(蔡氏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初起睑缘部呈局限性充血肿胀,2~3日后形成硬结,胀疼和压痛明显,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形成黄色脓疱,穿破排脓迅速。重症病例可有畏寒、发烧等全身症状。 2.内麦粒肿 为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临床症状不如外麦粒肿来得猛烈,因为处于发炎状态的睑板腺被牢固的睑板组织所包围,在充血的睑结膜表面常隐约露出黄色脓块,可能自行穿破排脓于结膜囊内,睑板腺开口处可有轻度隆起,充血,亦可沿睑腺管通排出脓液,少数on亦有从皮肤而穿破排脓,如果睑板未能穿破,同时致病的毒性又强烈,则炎症扩大,侵犯整个睑板组织,形成眼睑脓肿。 常规治疗一般采用热敷、手术。 中医观点: 又称为针眼、偷针、土疳、土疡。 病因 1、风热之邪直袭胞睑,滞留局部脉络,气血不畅,发为本病。 2、喜食辛辣炙煿,脾胃积热,火热毒邪上攻,致胞睑局部酿脓破溃。 3、余邪未清或脾气虚弱,卫外不固,又感风热之邪,则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病机 胞睑属五轮学说中之肉轮,内应于脾,脾与胃相表里,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有节,胃纳脾输,则目得其养。胞睑位于眼珠前部,易受六淫之邪侵袭,内因恣食肥甘厚味,以致脾胃郁遏湿热,上壅胞睑,致胞睑红肿、疼痛、酿脓溃变。 中医的简便廉验治疗: 1、艾灸后溪穴 取穴方法:后溪穴,握拳,掌心向上,在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凹陷中取之。 施灸方法:用艾绒捏成麦粒大的艾炷,左眼麦粒肿灸右手后溪穴,右眼麦粒肿灸左手后溪穴,在穴位上行直接灸,待艾炷快烧为灰烬时,再加一炷、二炷,连续灸至三壮为止。 治疗效果:经上方法施灸后,如未成脓的麦粒肿可自行消退,不会再成脓;如已成脓的麦粒肿,在施灸后第三天开始溃脓,三天后脓排清,局部不留疤痕。一般患者,施灸一次可愈;如反复发作的患者,施灸两次后可根治。 也可以采用悬灸法:将艾条点燃,距离后溪穴一到两公分距离进行施灸,在条件有限时,也可以用香烟代替艾条,悬灸比麦粒灸时间要长,悬灸到到眼睛感觉轻松,或者麦粒肿出现颜色变淡,或者疼痛减轻为止,一般悬灸一次当场明显见效,第二天基本可以痊愈。 2.截根疗法,又称挑羊毛疔 在患者两个肩胛骨之间,找到3/5个红色或者褐色或者白色,有异于正常皮肤的充血点或者凸起点,进行挑刺,或者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少许即可,基本可以当场减轻,第二天痊愈。耳朵尖放血对早期麦粒肿也有明显效果。 3.另外民间也有土豆片贴敷麦粒肿的方法。 尹延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huaa.com/schjz/8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首部中国晚期乳腺癌诊治专家共识在京发
- 下一篇文章: 麦粒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