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用一只唐代的唇膏,画一个美美的仕女妆
先用美女图镇楼 听说这两年姑娘们不再“伐开心,买包包”了,而是转向买口红。上到奢侈品牌小到超市通货,一只贵则三四百,便宜的几十元,人人消费得起,并且能马上提升精神面貌,确实是性价比很高的商品! TF被称为口红中的爱马仕 中国使用红色做唇部装饰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年前牛梁河红山文化发现的一尊女神雕像,口缝中便发现了朱砂痕迹。是的,最早的时候,人们是用大红的朱砂涂红的。 唇脂兴于秦汉,盛极于唐代。唐代的时候流行“点唇”,唇形小而集中。点绛唇这个词牌名便是取自江淹《咏美人春游》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一句。 1、唐代口红的色号 《花间集》中收录的唐末五代的诗中,描写的唇脂颜色大致分为三种。 一名曰檀口,为浅红色。阔选《虞美人》:“臂留檀印齿痕香,深秋不寐漏初长,尽思量。”我猜想,其效果大致相当于Dior魅惑变色润唇膏? 二名曰朱唇,亦称丹唇,大红色。韦庄《江城子》“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其效果大致相当于Givenchy小羊皮系#色? 三名曰绛唇,深红色。和凝《山花子》:“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其效果大致相当于Chanel丝绒系列38#色? 此外,据记载,唐末京城中流行一种悲啼妆,嘴涂黑色的脂膏。白居易在《时世妆》一诗中就有十分生动的描写:“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姨妈色? 2、唇脂的成分和制作 现代口红的主要成分为是羊毛脂、蜡质和色素,古代的唇脂原料相比较为天然。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曾经记载过当时的制作工艺,即先制香酒,以丁香、藿香两种香料,拣上好的裹人新收的、无杂质的洁净棉花中,然后投入事先已烧至微烫的酒中,以热酒吸收棉中的香料之味。浸透到期后,取出棉花和香料,将牛油或牛髓放人此香酒,旺火大烧,滚沸一次加一次牛油脂,撤火微煎,慢慢掺人以朱砂研取的红色颜料,并以青油调匀,灭火后自然冷却,凝成的红脂细腻鲜艳,香气蕴藉。 唐代以后,朱砂的成分慢慢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燕支草、红蓝花等一些植物花朵的汁液。制唇脂的方子也越来越多。 如《外台秘要方》卷三十二,记载崔氏如何烧制紫色、肉色和红色唇脂的方子:择紫草一大斤,用长竹挟取一握,置于蜡中煎,取紫色,然后摆出,更著一握紫草,以此为度,煎紫草尽一斤,蜡色即足。若作紫口脂,不加余色;若造肉色口脂,著黄蜡!紫蜡各少许;若朱色口脂,凡一两蜡色中和两大豆许朱砂即得。 同时,唐时开始出现颇类现代棒式口红的条状红脂。晚唐的《莺莺传》里,就有张生赠莺莺口脂即为条状:“捧览来词,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之饰。” 3、唐代唇妆的画法 在汉代,就有女子用红纸,把调好的胭脂弄到红纸上去,唇轻呡。 唐代流行点唇,首先把嘴唇傅上白色的底妆,然后用口脂重新描画唇形。古代点唇以小为美,唐代最流行的当数樱桃唇。唐末更发展出了石權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腫腥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等诸多样式。 如《弈棋仕女图》中所绘女子,上下两唇画成娇小的花瓣形,好似口衔梅花,娇小丰润。 如张萱《捣练图》中的女子多画上唇稍有弧度、下唇半圆的绯红小嘴。岑参《醉戏窦子美人》中所成“朱唇一点桃花殷”。 如敦煌莫高窟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中所绘女性唇式多样,有的弯如初月,有的如菱角。 此文为作者的一篇旧作,口红市场再度火爆,再拿来跟大家分享下~ 山茶花时光,和你一起 优雅地穿过生活的荆棘~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huaa.com/schxt/11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冬季碎发如何打理防止静电带来的爆炸效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