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于祖传家园如何种树,比如活树篱的构建,阿夏讲了好几段,本篇围绕这一段展开桦树和白杨树长得很快,树木之间的灌木丛也长得快。如果你很急,可以一开始就种两公尺高的树苗。桦树长高时,可以砍下来用在家里,逐渐成熟的松树和橡树会取代它们的位置。里面提到了三组树木,分别如下:桦树和白杨树——长得很快灌木丛——也长得快松树和橡树——逐渐成熟那么这个活树篱的营造方法,是利用了树木生长的什么规律呢?如何根据规律,套用其他树种来设计呢?

正文

从图书馆借了这本《日本的树木》来读,发现里面有讲解到树木生长策略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解答了阿夏用这三组不一样的树的组合来营造活树篱的规律。我把这部分内容梳理成了思维导图。

1.大类

①裸子植物主要是针叶植物

裸子植物如,柏樹,杉樹,松樹,银杏等。

②被子植物主要是阔叶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运输水分的方式不同,使得植物抗寒能力有所差异,于是便可以推导出常绿针叶,常绿阔叶,常绿落叶这三种树木的适宜生长环境的温度。

常绿阔叶相对最不耐寒,适宜放在温暖的区域,而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就可以考虑安排在家园需要防寒风的西面和北面。

比起从芜杂的树木名称中分辨其个体差异来规划设计,这样从大类着手思路会清晰很多。

2.叶片分类

①常绿树

要分辨一棵树是常绿是落叶树,也可以观察树叶的特点来反推,如果叶片看起来能用挺久的,那属于常绿树的可能性更大。比如,我家的玉兰树,桃树,梨树,李树叶片薄,他们是落叶树,而山茶树,桂花树,枇杷树叶片厚实,确实是常绿树。来张对比图从左到右分别是枇杷叶,桂树叶,玉兰树叶,李树叶,叶片硬度耐用程度对比就很明显了,左二是常绿树,右二是落叶树。

②落叶树

基于落叶树喜光、生长更快,以及常绿树能耐荫、全年光合作用的特点,森林里的树种可以实现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交替:落叶树寿命稍短,生长快,较早长高,挡住林下的阳光,而尚在幼年期的常绿树能够耐荫生长,并且在落叶树叶子掉光的季节也可以吸收充足的光照,持续稳固长久地生长。于是年复一年,会出现落叶树——常绿树的交替,也就是阿夏提到的松树和橡树逐渐替代较快生长的白杨树和桦树的过程。

3.树木寿命

书上说菌类入侵时间是影响寿命的最有说服力的说法之一,是之一,也有树木与菌类在地下互利共生的研究。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灌木的单位体积的生长速度决定它们的木质密度,木质密度越大的,越不易被菌类入侵,活得相对越长久。这些密度很高的树,就是优质的木材,家园的材木林可以优选这类树种,比如松柏杉。相对的,生长快,密度低的落叶乔木更适合作为种蘑菇的木材,杨树,柳树,桑树那些都是。比如,我家的玉兰树是落叶乔木,长得挺快,木质密度不太高,长菌丝和木耳了。

4.生长策略

①常绿乔木

如桂花树,杨梅树,枇杷树,柑橘属。

②落叶乔木

落叶乔木和小乔木,如玉兰树,泡桐树,柳树,杨树,无花果树,梨树,梨树,杏树,构树,枣树,柿子树,红梅,桃树,樱桃树,梅树,山茱萸,紫丁香等。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的寿命不同,常绿乔木寿命相对更长,那么其幼年期也就相对更长,开花结果需要的年数也就更长一些;而落叶乔木寿命相对短一些,也就需要更早地开花结果。每种树都有其个性,这些规律可作整体的参考,不是绝对的。

③灌木

灌木也有落叶,常绿之分,以落叶树居多。落叶灌木如:绣球花,杜鹃,腊梅,迎春,胡椒木等。常绿灌木如:山茶,海桐,南天竹,含笑,石楠,龙柏,月橘,米兰等。基于灌木类寿命相对短一些,也就需要很早就开花结果,如果想尽早吃上家园里长出来的果子,种一些灌木浆果也是不错的,如蓝莓,覆盆子。

④蔓生(本篇不作讨论,略)

如葡萄,猕猴桃,紫藤等。

小结

梳理完前面的规律,我们再把开头的"桦树和白杨树;灌木丛;松树和橡树"带入:第一组桦树和白杨树是生长快速的落叶乔木;第二组灌木丛是生长最快的,生长周期相对最短;第三组松树和橡树多为常绿乔木,是很长寿的树种。↓↓↓落叶乔木长得很快,树木之间的灌木也长得快。落叶乔木长高时,可以砍下来用在家里,逐渐成熟的常绿乔木会取代它们的位置。是不是符合上了。所以这个规律就是:灌木长得最快,生命周期最短,最早开花结果;落叶乔木长得稍快,寿命中等,幼年期稍长;常绿乔木长得最慢,密度最大,寿命最长,也相对最晚开花结果。可以用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这三种生长速度不同的树种,来实现家园林木层次的动态的,自然的演替。在设计祖传家园的树篱时,就可以套用其他的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的树种,来营造这个有层次的树篱。当然树篱的设计也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花叶颜色,开花结果时间,鸟类栖息地,花香和风向等等,阿夏也有讲到。这个树木生长周期的规律,不光适用于营造树篱,在祖传家园整体的林木规划设计时也是可以用上的。

补充说明

①《日本的树木》这本书是日本日光植物园院长写的一本科普小书,在执笔前有发表关于落叶树和常绿树适应性的论文,被英国生态学会杂志刊登,作者叫馆野正树,想进一步了解,确认的小伙伴可以去找他的论文。②对于阿夏的阐述的内容,大家都可以有各自的理解和启发,这篇只是个人笔记,仅作参考。

谢谢阅读

namast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huaa.com/schxt/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