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位賓客

三位音樂家

四位點茶司茶人

三十位工夫茶司茶人

二十位茶事工作茶侶

一工夫茶茶事團隊

演繹

無盡藏Ⅲ樸山

工夫茶之道辛丑驚蟄台中大坑之巔樸山村邀逸興之友,「工夫茶」春之禮讚,賞清風暮色夜幕之暗黑韻境與心應和半畝塘·樸山村茶事▂▂▂迎賓滌煩宋式點茶雅集賞樸山幽清·引笛/歐陽孝宜/音律/心之引領身心與青山和滌塵古琴/黃鴻文/普庵咒淨工夫茶之藝/高山流水工夫之道品心之韻境/廣陵散思維靜慮琵琶/梁家寧/侘寂煎茶茶點賓客歡喜交流拋卻俗務離塵,在空山新雨後,萬物昇發的時節,我們以人文為席共品心韻,無盡藏為您,譜曲辛丑初春唯美茶痕。

迎賓

▽靈視詩人薛赫赫『沿樸山階梯而上,靜靜是鑰匙,轉開春山門。閒步清味,一步一步,盤土地,盤心靈建築。帶我們看山色,看心底顏色。喜遇相知,飲一斟大寒桂花,星月沁脾。觀文人雅集,品宋式點茶韻律,古意照今色,透亮底蘊。缽聲起,滌蕩心塵,坪上賞冷樂,雲夕正佳。日夜轉換無盡藏茶湯,滋味心氣中陳釀,吐納風月淡白。

工夫茶之道

▼天地是簡是活氣,茶室一株梅,觀花閒人坐。麻花繩纏繞人文語言,編織黃毯地,褪去草地青,瀅瀅梅樹雲來影現。金黃芒草搖曳遮簾,喚來席席,茶上暖耀風光。斑斕夕陽,嫣黃披霞,橙橘青紫漫烟藍,暈開將到來的黑夜。襲襲黑衫,茶人隱入夜色,月唱鳥吟飛入茶湯,見默照功夫。墨染夜色,舒展黑調長卷,收斂茶人茶客眼目。遼遠弦音響,端坐銀寂。工夫茶儀軌次第分明現,茶湯寫出濃烈醇墨,乍裂心地銀瓶,滿地香瀅。生命滋味成全幽意雋味,微微光暈,照茶客洗心茶湯,苦澀酸甘辛……舌底千轉,百迴胸腹。一層層,一道道,門,推開,自現。侘寂亮開夜,升起燈火,嘈嘈落落玉珠跌宕,樂音煮渾厚湯味,聲漸起,回返是人跡。驚蟄,天地生機正吟唱:無盡藏Ⅲ……樸山茶曲,栽種茶心無盡藏種子。振衣袖,攜帶澄香春味,茶路上緩緩歸家。』靈視詩人薛赫赫無盡藏是一種沒有止盡、沒有限制,可收納無限寶藏的心靈狀態。在這場茶會中,我們收納了來自大自然療癒能量、人文厚實底蘊、心靈自性之明的三種寶藏。『無盡藏Ⅲ·樸山』茶會啟動工夫茶古韻之明,以大自然春天的素樸美善,以宋式雅集的文明意蘊,與樸山茶席和鳴共振,演繹當代茶事審美的靜心茶席形式。首先我們收納了這一座謙卑和諧感悟的「大自然療癒能量的寶藏」。山色明淨,引我們一步一步沿階梯環山而入,帶著我們賞看山景。浮雲流動,看山巒清風的無憂,聽蟲吟鳥唱的歡喜,這是一首大自然的合奏曲,一點一點唱進我們的心,像是泡浸在山泉中,讓我們放鬆身心,放下罣礙憂慮,看見心一點一點清涼透徹起來。「樸山」·青山遠映如茶韻之樸實微微沁心相應和大自然的療癒氣場,調整著我們傷損的身心氣場,讓萬物都顯現出它的獨特性與價值,我們內在的平等性因而容易升起,這是今天拿到的第一把鑰匙;面對大自然所興起的崇敬感,感受到萬物皆美時,會軟化我們的身心自然發出讚嘆,讓我們內在變得謙卑,這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第二把鑰匙;我們看見冬去春來,落葉春芽並存,風去霧來,這一切的外景都在變化,沒有不變的景物,也沒有不易的人事,大自然讓我們有機會去學習接納變化,這就是今天我們拿到的第三把鑰匙,去打開與建立療癒自我的機制與能力。接下來我們收納的是「人文厚實底蘊的寶藏」,我們在茶人的引導下,來到迎賓處收納風景,並欣賞宋徽宗七湯點茶法的雅集形式,體驗宋人喝茶的審美意趣與文化內涵。品乳花似雪的春天愉悅的與遠方朋友閑談賞山光暮色以東方美人白茶為末,點飲一碗由茶人親自採摘庚子年大寒節氣桂花與白酒醞釀的冰鎮香角,將鵝黃明亮搖曳的酸尾甜意秋色,盛放在透明的高腳玻璃杯裡品飲,一點一點打開舌頭香氣味蕾,這是以現代元素融合古典審美氛圍創造的宋式桂香當代茶席,引我們賞看茶湯的品飲結構,體會宋徽宗《大觀茶論》描述的景狀情狀:「調如凝膏疏星皎月、珠璣磊落、粟文蟹眼、清真華彩雲霧漸生、結浚靄結凝雪、乳點勃然、乳霧洶湧溢盞而起……」文學詩歌形象化的修辭、香甘重滑的茶湯滋味與星月皎潔沁涼的味覺風景,領我們進入宋人雅集典雅幽清的氛圍。品乳花似雪的春天愉悅的與遠方朋友閑談賞山光暮色要如何去理解文化內涵,我們可以通過文化形式、通過文化行動去靠近。無盡藏要讓文化底蘊的美發亮,回到我們的行動中、生活中實踐美,這是我們要收納的第二重寶藏。最後我們要收納的是心靈自性之明寶藏,無盡藏Ⅲ樸山茶會啟動工夫茶古韻之明、自性之明,在歐陽孝誼音樂家的玄雅笛聲中,在夕陽晚暉的燦爛中,我們緩步沿著階梯經行,放慢呼吸,從迎賓處的歡愉色彩中漸漸轉換,慢慢放下了世間俗世雜慮,一點一點走進山中,一點一點走進心中。坐看芒草金黃搖曳下的茶席,慢慢安穩自己的心。靜靜等候彩霞歛去,夜幕升起的時刻。在黃鴻文古琴家演奏的普庵咒弦音中,等候茶人緩行入座,帶著安靜的心,放鬆身體,給自己完整的時間,只專注面對眼前的茶湯。耳朵敞開,接納所有的聲音,聽見鳥叫的聲音,蟲叫的聲音,聽見炭聲劈劈啪啪的聲響,聽見洗杯聲響,古琴高山流水滾沸的跌宕樂音,聽見煮水的聲音,聽見茶湯落在茶碗上的聲音,讓聲音既了了分明又融合在一起。鼻尖聞到幽然沉香意,聞到炭香氣,龍眼炭、橄欖炭、菊花炭香氣一層層……岩茶香氣流動,感受呼吸的輕柔平穩,感受到由粗轉細的過程,細緻綿長,緩慢輕盈,如絲線綿長,如絲綢細膩平滑。身體一點一點鬆開來,細胞醺醺然,閉上眼睛,工夫茶苦澀酸甘辛的古韻滋味,將要一層一層解開隔閡,在我們的口腔中爆開,我們或者想要抓取過去記憶中留下來的茶湯滋味來比對確認,卻可能發現這是陌生的狀態,我們只得回轉,直感這從口腔感官的衝擊、從喉輪、肚腹、身體四肢竄流的氣,如何在我們的身心產生變化,與我們的內在心境相對應、相互看見。梁家寧音樂家琵琶仛寂樂曲響起,全場燈光黯去,那麼一瞬,全然的黑,只剩下我們自己,口腔中的茶滴滋味還在翻騰釋放香氣,眼睛捨不得張開,儘管孤零零不見萬物,沒有可供倚仗的外物,沒有可抓取的景色,一片茫茫,卻感覺到豐富的滋味千百轉迴盪,強烈地要喚醒些甚麼。瞬間升起的,逼現眼前的滋味,或許是我們赤裸的真實內境。不再急著去到哪裡,停止辨認的念頭,只是放鬆地躺在心地的茶海上。矛盾衝突的能量止息了,與自己與外界和解了,和平了,一旦現起就不會忘記的,這一瞬動態的平衡、內在的安穩,這是回到家自性歸根的感悟種子,是現在未來只要憶起,便能擦亮的自性根苗。工夫茶古韻所啟動的自性之明,這是我們收納的第三重寶藏。燈火一點一點回到現場,我們的心也一點一點回到人間,茶人烹茶煮茶,我們在溫暖的茶湯中領略無盡藏要義,讓大自然療癒能量場的美、人文厚實內蘊的美、工夫茶古韻擦亮本性的美,無窮盡地融入我們的茶席體驗中。也但願在驚蟄節氣的共振中,我們將生命的鮮嫩與充滿活氣的生機帶回自己的生活中,把在茶會茶湯中體驗到的感動,持續在生命中醞釀並產生力量,如此,容納著所有美好之物之情的無盡藏,將會成為支持生命的風景與底蘊,再次感謝無盡藏Ⅲ樸山茶會帶來的相遇。最後要感謝為茶會付出的工作團隊,茶會策展人藝術總監也是中華工夫茶協會理事長與滌煩茶事主持人王介宏老師率領厚實底蘊的30位工夫茶司茶人、20位茶事團隊成員,與中華方圓茶文化學會茶人與現場所有的賓客,一起創造在靜心中,在山光中、在茶湯中,映照彼此茶心的無盡藏茶宴。無盡藏lll樸山主辦:中華工夫茶協會、半畝塘、樸山村茶會藝術總監:王介宏場控:麗英、佩蓉書法題字:繼程法師、林銓居老師特別銘謝贊助半畝塘、樸山村、中華方圓茶文化學會、等閑琴館、台灣弦耕琴社、花半開生活美學館、薛赫赫、吳信壹、林信宏、林文山、設計師服裝品牌Linnnnngstudio、龔美華感謝名單:中華工夫茶理監事團隊點茶迎賓:郭永信、張峻和、洪淑貞、林千皓工夫茶司茶人:蔡玉釵、連炳龍、林淑娟、杜幸蓉林育正、林芳怡、劉依萍、李阿香張美玲、張月紅、陳美妃王寶玉、蔡宜凌、黃靖翔、許芳瑜王介宏、吳偉丞、高翠霞、賈玉琴董紜綺、陳亭芸、林巧婷、盧惠子林欣儀、邱鈺娟、陳培慈、陳演德辜嘉家、李素梅工作人員:陳麗英、李佩蓉、莊秋虹、張燕玲郭叔菱、鄭子程李仁傑、何朝瑜、林玫吟、古玉貞樂事:台灣弦耕琴社/黃鴻文老師/古琴等閑琴館/歐陽孝宜老師/笛等閑琴館/梁家寧老師/琵琶

滌煩·茶事美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huaa.com/schxx/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