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的常规方法,大多数病人术后恢复良好,但是,约5%~18%的病人手术后会出现腹泻。腹泻是胆囊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发生腹泻的概率分别为65%、40%、20%,胆囊切除后腹泻发生与年龄分布呈负相关性,即手术年龄越低,腹泻发生率越高,PCD发生率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部分患者可在短期内自愈,部分可能迁延不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胆囊的主要功能: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正常人体肝脏每天要分泌-ml胆汁,它们不是完全排入肠道参加消化,而是进入胆囊储存起来。胆囊只有50ml左右的容积,不能容纳ml的胆汁,这时候胆囊就把肝胆汁的水分吸走发挥浓缩功能,浓缩能力最大可达原肝胆汁的30倍。人体在不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时,胆囊并不排泄胆汁,但当进食高脂肪高蛋白时,需要大量胆汁参与消化,浓缩的胆汁便从胆囊排泄出来参加消化。如果胆囊切除了,肝脏每天产出的ml胆汁不管有不有进食就直接进入肠道,由于低浓度胆汁远远不能满足消化需要,会导致胆汁酸吸收不良而过多地进入结肠,过多的胆汁酸进入结肠后可刺激结肠粘膜分泌水分、电解质,严重者就可引起腹泻。结果导致腹胀不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不成形甚或呈水样,而进食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则会加重腹泻。

这种腹泻多出现在术后3~6个月内,多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腹泻的症状会明显好转。这可能是由于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会逐渐代偿性扩张,代替了部分胆囊的功能。近年来发现胆囊不光储存、浓缩和排泄胆汁,还具有复杂而重要的免疫功能,并且在维护肝外胆管流体力学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健康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huaa.com/schxt/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