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皮肤科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8.html

本文转自:央广网

寒冬时节,走进安溪县龙门镇洋坑村,放眼望去,民居错落有致,村容干净整洁,环村溪流清澈。眼前优美的田园风光,让人难以想象洋坑过去“崩岗跌死虎”“晴天张牙舞爪、雨天头破血流”的恶劣环境。

伤筋动骨大治,换来脱胎换骨之变,成就眼前旖旎风光。

“洋坑村是典型的南方风化花岗岩地区,是全省乃至全国最严重的崩岗侵蚀区,过去有崩岗处,密度达45个每平方千米,崩岗面积亩,辖内的铜锣山崩岗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崩岗。”洋坑村党支部书记陈小福介绍,不仅如此,洋坑村高岭土、花岗岩等矿产资源丰富,上世纪90年代,洋坑村兴起石材开采业,高峰时期,有10多家采石场、几十家石材加工厂,这让洋坑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山上满目疮痍、山下“晴天漫天灰、雨天满地泥”,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洋坑村乡村产业难以发展,许多村民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谋生。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只有死路一条!”年,洋坑村全面退出高污染的石材开采业,关停境内所有石材企业。年,洋坑村推进实施国家矿山地址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建设,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与植被生态恢复相结合,对废矿区进行治理复绿。

“我们创新推行‘生态治理+产业开发’模式,跳出‘为治理而治理’的思维,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生态产业化思路植入生态治理过程,将项目治理融入农业农村整体发展和产业发展中,化地质灾害为土地资源,让治理投入成为开发投入。”陈小福说。

崩岗区治理中,洋坑村将崩岗地转化成土地资源,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建设以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为主的工业园区;通过植物治理方式,将崩岗转化为农业综合区,并成立珍山家庭农场,开垦建设亩有机茶园、亩经济林和果蔬种植园,连片种植梯田景观水稻,打造农业综合区;对废矿区进行治理复绿,并建设相关配套设施,打造集休闲、观光、研学为一体的地质公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旱厕革命、整村污水治理、裸房整治、绿化美化等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经过治理,曾经水土流失率高达30%多的洋坑村,实现从“崩岗村”到“聚宝盆”的蜕变,高新产业蓬勃发展,现代农业风生水起,特色旅游方兴未艾,如今的洋坑村已成为全国崩岗治理示范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下阶段,我们将利用现有资源,成立村集体运营公司,邀请第三方参与运作,盘活狮子寨、跌死虎等旅游资源,整合村民古宅,做大茶香人家、研学教育、非遗小院集群、民宿餐饮等,打造崩岗展示科技馆,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力促村容美化、村财增收、村民富裕。”陈小福表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huaa.com/schxx/10999.html